殊失《本经》之旨。其性寒降,凡胃虚吐逆,阴虚劳咳误用,反伤胃气,久必泄泻喘咳,病根愈固矣。
观《灵枢》治寒痹用桂酒法,以桑炭炙布巾熨痹处。其根治黄胆消渴与栝蒌之性不甚相远,但不能安中补虚续绝伤,调和经络诸血也。
利小便水道者,水气从之下趋也,搜风顺气丸用之。新绛治妇人血崩。
发明白檀香善调膈上诸气,散冷气,引胃气上升,进饮食兼通阳明之经。故能和伤损,散阳明积血。
即炎帝之尝药,不过详气、味、形、色,安有味甘色赤,形质滋腴之物,性寒之理。但辛香走窜,虚人血虚火炽而鼻塞,及偶感风寒,鼻塞不闻香臭者禁用。
豇豆,补肾健胃,解莽草毒。惟虚胀禁用,以其能泄真气也。